#endText .video-info a{text-decoration:none;color: #000;} #endText .video-info a:hover{color:#d34747;} #endText .video-list li{overflow:hidden;float: left; list-style:none; width: 132px;height: 118px; position: relative;margin:8px 3px 0px 0px;} #entText .video-list a,#endText .video-list 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color:#fff;} #endText .video-list .overlay{text-align: left; padding: 0px 6px; background-color: #313131; font-size: 12px; width: 120px; position: absolute; bottom: 0px; left: 0p
多部门开展网络直播平台涉“黄”专项整治 (来源:央视网)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王思睿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相信以下场景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
场景一:
“您已经成功订阅XXX业务,资费90元/月。如需退订请点击XX.XXX.XX,安装后根据提示操作。回复TD无法退订。【XX电信】”。
场景二:
――喂,你是王小明(机主真实姓名)吧。
――你是谁?
――哎哟,你听不出来我是谁啊……
虽然我们多数时候对这类短信置之不理,有时候会愤怒地对电话吼出一句“练好普通话再来骗人”,但骗子们确实让人不胜其烦,对方能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也让人不寒而栗。
时间退回到2008 年以前,那时电信诈骗的骗子们还处于广撒网的“盲打”状态,他们并不知道被呼叫方的身份。随着技术的发展,从互联网获取个人信息已经十分便利。比如,2009 年8月茂名公安机关破获的一起案件中,仅仅从一台犯罪分子的电脑上就发现了85万条个人信息,涉及到受害人的家庭状况、经济条件、交际范围等。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骗子们在“进化”。根据受骗者在被骗过程中心理表现的突出特征,我们来盘点一下5种电信诈骗招数,受骗者的心理表现,以及防骗“秘籍”。
诈骗招数
1. “积极避难”类
“我是110报警中心,您的信用卡被刷卡消费3000元。”诸如此类的手段还有“法院传票”、“邮局邮件”等诈骗电话和短信。“积极避难”类骗术通过各种渠道通知受害人牵涉到严重的违法案件或巨大的生活灾难中,利用了普通人对于公检法等职业权威感的服从,以此引起受害人的恐惧和慌乱,接着安排所谓的“工作人员”以帮助其解决困难,引导积极“避难”,通过“验证资产”、“委托帮忙”、“个人财产安全维护”等手法引导人们将个人财产转移到骗子名下。
2.“寻求帮助”类
“爸,我在东莞玩被抓了,速汇款5000元到x警官工行卡xxxxx,别打电话,出来再说,快!”“寻求帮助”类骗术指的是骗子利用人际之间相互帮助的特性,为自己编造与受害人利益相关性很好的身份。尤其当“寻求帮助”类骗术结合了开篇所说的掌握了受害人个人真实身份信息时,杀伤力成倍增加!在身份获得确认后,骗子们接下来的套路就是编造自己需要经济帮助的各种理由,借此要求人们予以帮助。
3.“好运上门”类
骗子也赶潮流,老套的中奖类短信也有了新元素。“您已经被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栏目组抽选为场外观众,将获得巨额奖金以及苹果笔记本电脑一台,详情请登录官方网站。”虽然《爸爸去哪儿》大火,可是现在人们对中奖类短信大多免疫了。于是,骗子也变化了。有一位小王收到上面的短信,没有理会。过了几天,小王接到陌生来电,对方称小李不去领奖,干扰了活动的正常运行,声称要起诉小李。小李因为害怕吃官司,糊里糊涂给对方账号汇去1000元。
“隔空取物”,朱慧倾 作
4. “网络交易”类
“XX淘宝店铺公告:老板临时回老家,店铺暂时无人打理,各位亲们暂停下单。xxxx下单去这里吧。”地址点开后是一个冒充淘宝的钓鱼网站。小张想在网上买书,卖家要求他进入一个“XXXX购物网站”下单,并且下载一个1分钱的订单。小张按照订单的要求把银行卡号和密码都输进去了,可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书是没看到,银行卡上的一万多块钱没了。“网络交易”类骗术利用的是受害人对于网络诈骗缺乏必要的防备心理。
5. “挽回损失”类
这类骗术可谓是连环骗,常常表现为人们由于各种原因已有部分钱款被诈骗,而骗子们会利用人们希望挽回现有损失的心理,引导其反复多次汇出钱款。例如,骗子冒充航空公司客服先说航班改签,要收钱;下一步又说航班取消,提供退票再收钱;接下来还可能说……人一方面多少都有“做事就想做完”的心理惯性,另一方面又看在已经花出去的钱的份上,进退维谷,这给了骗子可乘之机。
防骗“秘籍”
在这里额外提示大家,我们直觉上会认为,老人好骗,因而我们总是努力在帮助长辈预防骗子。我们直觉上还会认为,男人也许比女人更理性,于是女人在网络诈骗中更容易“上钩”。然而,据美国网络犯罪投诉中心(Internet Crime Complaint Center)的报道,在面对电信欺诈时,男人的钱更容易打水漂。在遭受同样的电信欺诈时,女人每损失1美元,男人与之相对地损失1.67美元。无论是对男人、女人还是老人,骗子的骗术层出不穷,他们绞尽脑汁总想利用我们心理上的短板趁虚而入,因此用防骗对策武装自己,必不可少。
1. 冷静应对,时间拖得越长骗子越心焦
骗子万般设计的背后只有一个目的――让你掏钱。一件事情的目的性越强,人也就越没有耐心,而且骗子也讲究工作效率,他们希望整个过程很快结束。因为时间拖得越长对他们越不利。在这样的较量中越有耐心的人越能控制节奏,占据主动。网上无数调戏骗子、最终让对方哭笑不得的段子都说明了一个问题,谁急谁被动。
当我们再接到“猜猜我是谁”这种电话、QQ或微信时,保持冷静,询问对方,一可以在对话中张冠李戴式的故意说错某些信息,二可以多问几个问题。遇到恐吓、冒充公检法机关一类的信息或者是电话时,如果担心害怕的话,你就故意让对方向你提供证据。当骗子被问得失去耐心,露出马脚,他们就会逃之夭夭。
2. 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
妥善处置快递单等单据。快递单含有姓名、电话、住址,车票、机票上印有购票者姓名、身份证号,购物小票上也包含部分姓名、银行卡号、消费记录等信息。不经意扔掉这些单据,可能会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另外,银行、移动或联通营业厅、各类考试报名、参加网校学习班等很多地方都需要留存你的身份证复印件。在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时,要在含有身份信息区域注明“本复印件仅供XX用于XX用途,他用无效”和日期。
3. 切勿贪小便宜吃大亏
老话说得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夜暴富终归多数还是人们口口相传的段子和故事。当贪图小便宜的心理碰到“好运上门”类骗术时,自然就会上当受骗。天上也许会掉馅饼,但是我们普通人更应当相信的是,掉下来那块饼不会砸到我们头上。
如果实在拿不准,上网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查询,电话可以亲自打到相应的政府部门或机构咨询。对于不熟悉网络的老人,可以让子女上网查询。切忌打骗子们留下的电话号码。
结束语
当我们知道了,公检法人员绝不会通过电话(更不会是手机)通知涉案,公检法办案也绝不会把通缉令或逮捕令邮寄到个人手中;当我们知道了,《爸爸去哪儿》的正规官方网址,电视台已经在正规渠道公开发表声明:没有任何抽奖活动;当我们知道了,骗子们急于求成的心态,谁急谁被动的心理;当“信息的不对称”被打破,当我们破除了贪念,骗子们的招数也就成了纸老虎。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在哪个时代都是真理。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