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昨日刊发了《药店告状牵出阿里数据垄断》,报道民营药店养天和状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食药监总局”)与阿里健康“官商勾结”。风波发生的第二天,事件持续发酵
本报昨日刊发了《药店告状牵出阿里数据垄断》,报道民营药店养天和状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食药监总局”)与阿里健康“官商勾结”。风波发生的第二天,事件持续发酵。食药监总局昨日上午召集了众药企召开紧急座谈会,副局长孙咸泽亲自坐镇,与企业商讨实施药品电子监管码的纠纷解决方案,上演了一场利益博弈的“暗战”。据参会企业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会议最后,孙咸泽表态,将收回阿里健康对药品电子监管系统的运营权。
召集企业 副局长牵头开会
在养天和大药房递上诉状的当天,食药监总局就以“为进一步做好药品电子监管网管理相关工作”为由,一纸通知将药企、药批和药店相关负责人召集来京。昨日的紧急会议上,由孙咸泽牵头,与药品电子监管码有关的具体部门几乎全部到场。包括负责组织拟定药品相关管理规范的科技和标准司、负责拟定食品药品安全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的规划财务司、信息中心、药化监管司和稽查局均参加会议等。
在北京商报记者拿到的一份长达两页的参会名单中,药企和药批包含华润双鹤、北京同仁堂科技、华北制药、国药控股、九州通和华润医药,药店则召集了一心堂和老百姓大药房两大国内上市巨头,以及计划上市的广东大参林,还有国药旗下的北京药店金象大药房。
据参会企业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会议一开始,孙咸泽便对此前“收回7家药企经营权”的通告做出解释,称此事与养天和大药房起诉食药监总局在时间点上纯属巧合,并非刻意“回击”。记者观察到,通告所点名的企业均是通过电子监管系统进行飞行检查时查出“非法回收药品”的。昨日,这一细节曾让多个媒体和业内人士将两事联系起来解读。对此,记者连续数次向食药监总局发送采访函,但截至昨晚发稿前仍未得到回应。
直击痛点 企业各怀心思
据参会人员向北京商报记者描述,会上连锁药店、药企和药批意见一致,都认为药品电子监管码运营不科学,但表态时的坚决程度不大相同。这实际上显露出各企业间利益立场的不同。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参会名单中,药企和药批的代表多为总监级别,以质量总监居多,明显不及连锁药店的出席者职位高,后者多是副总级别,或是董事长办公室的“近臣”。
批发企业和流通企业多认为,过去已经实施了的电子化程序被新实施的药品电子监管码拖回了人工扫码,每天需多增3小时的工作时间,严重增加了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的消耗。对于尚未形成连锁的超市型药店而言,由于码枪与新系统兼容,使用药品电子监管码仅需购买300元的秘钥,但需派员工在进出仓库门店时挨盒扫码,每年约增加2万元的人工成本。此外,部分大型连锁药店的系统是旧式的,信息仍需键盘录入,他们需要购置上千元的扫码枪,或更换整个系统。对于已经拥有完善系统的药店来说,又是一笔极大的浪费。
此外,作为最反对实施药品电子监管码的阵营,四家药店的态度激烈程度也不同。同为湘军的老百姓大药房观点与养天和大药房诉状所提类似,认为新版GSP强推药品电子监管码无法律依据,监管作用小,大大加重了药店负担;西南药企巨头一心堂言辞更为尖锐,直称“不公平,没必要,不应该”;主打参茸饮片产品、正筹备上市的广东大参林则未提出过多意见;北京本土药店金象大药房言辞也比较缓和。
药店阵营的统一态度是药品电子监管码加大了零售端的负担。如老百姓大药房称,需额外投入8000万元,超过2015年税前利润的1/3;一心堂称,若全面推广需增加1亿元以上的成本。另一名要求隐去姓名的参会代表称,80%的药品销售在医院,医院却不推广监管码,这样来看推广监管码的理由是不成立的。
阿里出局 食药监总局再做打算
不过,会议最后,在孙咸泽的总结发言中提到,会认真采纳意见,形成意见上报国务院,“会把药品电子监管码运营权从阿里健康收回”,并称下一步采取何种措施,需待收集各方意见后再对症下药。北京商报记者昨日向阿里健康方面求证该消息时,阿里健康表示,尚未收到通知,且未对此事做出回应。
公开信息显示,阿里健康运营的中信21世纪公司于2005年就开始与食药监总局合作建设中国药品电子监管平台。2014年初,阿里巴巴集团斥资13亿元收购中信21世纪并将其改名为阿里健康,承接运营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的业务。同为阿里系的天猫医药馆是药品零售平台,供药店入驻进行药品销售。在药店看来,若阿里健康完成了对天猫医药馆收购,难避瓜田李下。此前也有专家认为,阿里收购中信21世纪的一大原因正是看中药品电子监管码系统的商业价值。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称,失去运营权后,阿里健康的战略可能会做出调整。电子监管网业务在过去一财年中为阿里健康贡献了3718万港元的收入,增幅高达49.2%。
权力之压 市场还待净化
会后,某药店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直言,虽然阿里健康出局,但“叫停监管码”才是最终夙愿。“通过扫码监管,此前我也曾在药店查到一些药品是从医院流出来的,但很少发生,相对于付出的成本与精力,实在得不偿失,难以承受。”
“虽然药品电子监管码推出的初衷是规范市场,但实际上并不能监管到真正鱼龙混杂的小药店,而是在本已十分规范的大型连锁药店队列中实施。例如,新版GSP要求每个门店都要配备执业药师,连锁药店都有遵守,但那些小药店却未严格执行。对于药品监管,连锁药店从仓库到门店都有一套本已很严格的程序,但不规范的小药店却可以不入库管理,串货、假药问题无从避免。但这些散乱药店监管难度大,监管部门不应仅盯大企业,净化市场环境还需更全面的措施。”上述药店负责人表示,对药店做调研时发现,很多小药店盈利很好,但经营中并不正规,甚至偷税漏税,但他们受到的监管远没有大型连锁企业严格。
北京商报记者 李铎 肖鹏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