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看脸的时代,上传照片前加滤镜/磨皮/美颜一下简直成了固定动作。但对于新闻图片来说,为了更好的呈现效果而在照片上动手脚,会面临新闻伦理上的争议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上传照片前加滤镜/磨皮/美颜一下简直成了固定动作。但对于新闻图片来说,为了更好的呈现效果而在照片上动手脚,会面临新闻伦理上的争议。
路透社近日公布了一项全球政策,要求自由摄影师提交的新闻照片必须是相机直接输出的JPG格式照片,只能有极少的调整(比如剪裁或水平调整),不接受经过处理的RAW档输出照片。
最主要的原因是真实性。RAW格式给后期修改提供了较大空间,路透社表示,新闻照片必须反映新闻现场的真实情况。“尽管我们对照片的审美有要求,但不会对新闻进行艺术加工。”
另一方面,直接输出JPG照片可以减少摄影师处理照片的时间,对新闻来说速度也很重要。
历史上,这种因为篡改照片引发的争议并不少见,有些甚至可以称为丑闻。第一幅造假照片出现在1860年,这幅林肯的照片是在参议员约翰・卡尔霍恩的身体上安了林肯的头。(这项原始技术后来被运用在很多封面模特上。)
1942年,墨索里尼将马夫从这张照片上抹去,以突出个人的“英雄形象”。
1994年,左边是O.J. Simpson涉嫌谋杀后警察局登记照的原片,右边是《时代周刊》在封面上刊登的照片,后者被指责故意将Simpson的肤色调暗,渲染黑暗、邪恶的意味。
1997年,58名旅游者在埃及一所寺庙中被杀,瑞士一家报纸将一摊水迹篡改成红色的血流。
2003年,从业30年的洛杉矶时报记者布莱恩・瓦尔斯基拍摄了这张英国士兵帮助伊拉克平民隐蔽的新闻照片,但后来被发现是由两张照片拼接而成的。瓦尔斯基因此被解雇。
不过,除了后期处理以外,相机本身的调控档、光影的运用,其实都有可能影响一张照片传达的信息。禁止RAW只能解决一部分“真实性”的问题,但从中至少能看出路透社对“真实性”的标准在提高。
微信搜索“站长搜索”关注抢6s大礼!下载站长搜索客户端(戳这里)也可参与评论抽楼层大奖!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