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业界动态

中国需要怎样的“世界一流大学” 人民日报

业界动态 2015-11-09 08:57:05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每年诺奖公布,慨叹国内大学不能培养出“大师”,已经成为一种集体症候。这背后,透露出一个强烈的共识:中国需要世界一流大学

每年诺奖公布,慨叹国内大学不能培养出“大师”,已经成为一种集体症候。这背后,透露出一个强烈的共识:中国需要世界一流大学。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近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正是对这种焦虑的回应。方案提出“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的目标,也有着现实的基础。从学科发展看,国内顶尖大学不少基础研究已经站稳世界前列;从基础教育对高校供给看,发达地区的中小学基础教育甚至已领先发达国家;从教育经费看,无论中央财政支持还是社会捐赠都在稳步提升。这些都是敢提出成为“高等教育强国”的底气所在。

当然,也有人嘀咕:基础打牢了吗?制度理顺了吗?那种光看论文的考核,那些“整天数报销发票”的情况,那条“行政与学术”的模糊边界,也都现实存在。可以说,无论是管理构架调整、人事体系建设还是人才培养创新,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之间,可说还是“道阻且长”。

问题需要一点点理清,一口气吃不成胖子。但最根本的问题需要想清楚:中国应该建设怎么样的世界一流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北大指出: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不要把北大办成“第二个哈佛和剑桥”,而是要办成“第一个北大”。第一个北大,正提示了争创一流中的“中国坐标”。

充满文化自信,承担文化责任,引领并影响世界,这样的使命与追求,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题中之义。如果在争创“世界一流”的过程中,高校只惦记着世界排名,甚至被世界排名捆住了手脚、局限了视野,最终只会在邯郸学步、依样画葫芦中沦为二流。正如美国莱斯大学校长戴维理・布隆所说,“追逐排名只会让越来越多大学趋同,并忘记自己的特质”“无论是排名还是规模,都不是大学精神的一部分”。

大学与大楼、明德与前途的辩论,激荡着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百年历程。大学何为?归根到底是在追问大学的使命、大学的精神。纵观现代文明发展史,一流大学往往成为国家精神气质、价值观与追求的“颜值担当”。这其实不仅是一个硬件提升的问题,甚至也不仅是学科建设、制度建设的问题,而是如何形成一个高尚的精神共同体,如何定位自己在国家、民族乃至世界、人类前行中坐标的问题。

这样的答案,显然不仅仅捏在教育部门的手里,而在于社会、学校乃至每一个学生的哿步ㄖ小!奥蘼聿⒎且蝗战ǔ伞保垂畚鞣焦业拇笱Х⒄估蹋5难删皇浅χΓ硐治桓鑫幕鹇馈⒆匀环⒔偷墓蹋源瞬判纬筛髯远捞氐姆缥丁T谡飧鲆庖迳希ㄉ琛笆澜缫涣鳌保纫芯鲂挠胄判模惨泻阈挠肽托模猿燎敝Α⒒碇Γ梦颐堑拇笱С晌死辔幕使谏系拿髦椤

微信搜索“站长搜索”关注抢6s大礼!下载站长搜索客户端(戳这里)也可参与评论抽楼层大奖!

标签: 中国 需要 怎样 世界 一流 大学 人民日报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