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业界动态

网络语言别拿低俗“任性” 新华时评

业界动态 2015-10-19 07:18:18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教育部近日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语言状况报告》指出,网络语言粗鄙化需要治理,规范网络语言的必要性逐步得到社会认同。低俗化的网络语言,误导广大受众,不应任其泛滥

教育部近日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语言状况报告》指出,网络语言粗鄙化需要治理,规范网络语言的必要性逐步得到社会认同。低俗化的网络语言,误导广大受众,不应任其泛滥。治理网络语言粗鄙化,是净化网络环境、促进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

网络语言是一个阶段内社会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投射,是网民交流不可缺少的要素。互联网飞速发展,网络语言随之日新月异,富有想象力的网民创造了“蛮拼的”“给力”“点赞”等一大批简洁、清新、向上的网络语言。充满正能量的网络语言,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成为沟通心灵、传递友善的工具。

但与此同时,“逼格”“尼玛”等粗鄙化的网络语言广受诟病。这些低俗的网络用语,或是情绪发泄式的网络谩骂,或是以恶意中伤为目的语言暴力,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部分网民的消极情绪,污染了网络文化环境。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低俗化的网络语言充斥屏幕,人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特别是一些青少年,他们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对新鲜事物保有好奇心,对新鲜网语接受快,容易不加辨别地使用网络语言。长此以往,难免会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治理网络语言粗鄙化,作为网民,应自觉抵制低俗的网络语言。古人云,言为心声,语为人镜。一个人的修养离不开语言的文明。无论是在虚拟网络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用文明的语言与他人沟通,这是一条底线。负有公共责任的各类机构,应充分发挥作用,携手遏制低俗网络语言的蔓延。

网络不是单个网民的“自留地”,而是数亿人的“公地”。使用网络语言,应恪守普遍被社会认同的公序良俗、道德规范和语言文明,扫除低俗的网络用语,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微信搜索“站长搜索”关注抢6s大礼!下载站长搜索客户端(戳这里)也可参与评论抽楼层大奖!

标签: 网络 语言 别拿 低俗 任性 新华 时评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