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诊所经营出现连锁化 线上线下巨头争相布局

互联网 2015-07-24 09:57:07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每经实习记者 周恒“小病到社区、大病上医院”,这是新医改倡导的分级诊疗模式,也被视为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的重要手段。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范围和服务能力有限,个体诊所难获患者信任的情况下,一种连锁化经营诊所的模式正在兴起

◎每经实习记者 周恒

“小病到社区、大病上医院”,这是新医改倡导的分级诊疗模式,也被视为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的重要手段。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范围和服务能力有限,个体诊所难获患者信任的情况下,一种连锁经营诊所的模式正在兴起。《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种品牌化、规模化的连锁诊所,正试图撬开基层医疗的大市场。

大医院看病难,小诊所难信任。于是,一些人看到商机,开始布局连锁诊所。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仅成都就有两家连锁诊所正在加紧扩张,一家欲打造诊所疗界的“红旗连锁”,另一家欲结合线上线下打造“中国式医疗健康服务uber模式”。

不仅在成都,多地连锁诊所都在加紧布局。陕西强森医疗前不久刚获5000万元战略投资,规划在全国建1000家社区医疗机构;春雨医生规划今年底布局500家诊所;中国平安规划未来十年建1万家诊所……连锁诊所混战启幕。

线下线上巨头为何纷纷布局连锁诊所?多名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个体诊所呈“小、乱、差”特征,遇发展瓶颈,而连锁诊所具有品牌化、规模化、规范化等优势,是基层诊所未来的发展趋势。

连锁诊所混战启幕

短短一年时间,百汇吉连锁诊所以燎原之势出现在成都大街小巷。据百汇吉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8月,百汇吉连锁诊所网点有20个;截至今年7月,百汇吉网点已达260多个。

百汇吉连锁诊所总经理杨勋表示,根据规划,百汇吉将以成都为起点,2年内实现全省跨市发展,4年内实现全国跨省发展,3年网点发展目标1000个,覆盖200万个家庭。

在百汇吉连锁诊所疯狂扩张的同时,成都另外一家连锁诊所吕医生也在加紧布局。一年前,曾经营一家二级医院的吕奉平卖掉医院70%股权,开始专注发展连锁诊所。据她介绍,目前吕医生连锁在营诊所8个,在装修诊所3个,今年年底前预计布局网点20到25个。

全国范围内很多地方都在布局连锁诊所。而且,不少连锁诊所背后不乏资本大鳄。成立仅1年多的陕西强森医疗今年4月份获得德辉资本5000万元的战略投资,规划在全国建设1000家社区医疗机构,欲成为社区医疗连锁第一品牌。

今年4月,卓正医疗获得一家香港投资机构领投,经纬中国跟投的1750万美元融资。完成此轮融资后,卓正医疗在除深圳、广州之外的城市布局网点的规划将会提速。

今年4月平安高管透露了一个宏大计划:未来10年,平安计划在全国设立1万家诊所。杨勋告诉记者,不管是卓正医疗,还是平安的万家诊所规划,主要是走高端路线,服务对象为高端人群,而面向大众的基层连锁诊所全国范围内还鲜有布局。吕奉平亦认为,目前全国范围内规模较大的几家连锁诊所,都是定位高端人群,服务普通老百姓的连锁诊所市场几乎是空白。

线上巨头杀向线下

线下混战启幕,线上也热闹非凡。丁香园、春雨医生在内的线上巨头,也在高调布局线下连锁诊所。

今年5月份,曾获5000万美元融资的春雨医生宣布,于全国5个重点城市开设25家线下诊所,为用户提供线上加线下全流程医疗服务。按照规划,到2015年底,春雨医生线下诊所的数量将达300家。

据公开报道,春雨诊所采用“轻资产”模式,即合作医院提供闲置资源,包括场所、硬件设备等,春雨通过网络调配提供医生及服务。简言之,医院仅提供一个符合春雨要求的诊室,春雨提供流动的医生。

春雨医生官网显示,春雨医生拥有7300万用户、25万注册医生。拥有如此庞大的用户群和医生资源,春雨医生为何还要布局线下连锁诊所?业内认为,线上轻问诊赚不了大钱,如果运用现有资源线下发展,未来才会有更多盈利空间。

中钰资本投资部副总裁郭庆告诉记者,春雨医生如果一直走轻问诊模式,走下去将是败局。因为医生通过这种形式的远程问诊,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虽然春雨医生早期能抢走一些百度关于医疗、药品搜索的流量,但这种方式不可持续,于是春雨医生开始发展线下诊所。”

而丁香园同样实力雄厚,去年刚获腾讯7000万美元战略投资。和春雨医生整合医院闲置诊室不同,丁香园走的是自建诊所的“重资产”模式。

连锁化是未来趋势

线上线下巨头为何争先布局连锁诊所?多名业内人士表示,诊所连锁化经营是未来发展趋势。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表示,医疗信息化背景下,个体诊所信息化成本太高,发展空间有限,“从国际大趋势看,个体诊所是在衰败的,以美国为例,诊所医生在向医院发展,或者以合伙人形式出现,信息化背景下,个体模式很难成功。”

近年来,美国兴起了一个名为“一分钟诊所”的连锁诊所。该诊所一般开在连锁药房中,面积不到10平方米,按照标准化的程序诊治几种普通疾病。依靠这种特别的连锁化商业模式,“一分钟诊所”9年间在美国49个城市开了569家诊所,在创办的第6年就被1.6亿美元收购。

和美国个体诊所萎缩不同,中国个体诊所数量在增加。据国家卫计委数据显示,诊所(卫生室)2014年3月底的数量为185741个,同比增加6013个。不过,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个体诊所数量虽多,但质量不高。杨勋说,个体诊所“小、乱、差”,社会信赖程度不高,而且面临经营模式单一、经营手法落后、利润增长点少、经营成本高、竞争压力大等问题,“单点独立运行的个体诊所生存将会困难,诊所品牌化、规模化、规范化、连锁化经营是必然趋势。”

在吕奉平看来,个体诊所很多都停留在九十年代水平,经营状况差,而且没有人帮助个体诊所医生提高,连锁化经营才是以后的大趋势。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告诉记者,目前,政府对基层医疗的监管和扶持还主要在集中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上,对个体诊所的监管较少。如果能沉下来做基层诊所,很有发展空间,而基层诊所连锁化是未来发展大趋势。

在史立臣看来,以医院为核心,做连锁诊所是最好的途径,“资本可以先收购一家医院,然后所有诊所都依托医院,并打着医院的牌子扩张,这样还能解决转诊和社保问题。”

相关阅读:

一个女医生的连锁诊所样本:8家诊所都赚钱 人才培养周期长

每经实习记者 周恒

吕奉平的微信朋友圈中,有一张她和偶像李开复的合影,照片配的文字是“让梦成真”。吕奉平还有一个梦想:让李开复做吕医生社区连锁诊所的形象代言人。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的吕奉平已行医20多年,曾在成都经营一家二级医院。一年多前,她卖掉医院70%股权,专注于连锁诊所经营,雄心勃勃欲打造诊所界的“红旗连锁”。

目前,吕奉平已有8家正在营业的诊所。她称,8家诊所都在盈利,单个诊所的月利润在5万元以上,规划3年内诊所数达50家,到年盈利达3000万元时,有登陆新三板打算。

理想很丰满,现实略骨感。有业内人士称,这种个人单打独斗的方式实力有限,发展速度慢易遇瓶颈。除了资金和管理,想要扩张连锁诊所,还得面对医生资源紧缺的问题。

卖掉医院做诊所

“不好意思,等我看完这个病人再接受你采访”。本月上旬的一天上午,记者按照约定时间来到吕医生连锁诊所温哥华花园店时,吕奉平正在为排队等候的患者看病。她说,这个诊所今年一季度开业,有时还需要她亲自过来坐诊指导。

吕奉平1991年开始挂牌行医,2005年到成都发展,并开办了其在成都的第一家诊所。她说,仅用1年时间,她的第一个诊所就由70平方米扩大到300平方米,由她一人的单打独斗发展到拥有8个人的小团队。

2010年底,吕奉平主持开设了一个二级医院,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员工130多人。经营3年后,吕奉平卖掉医院70%的股权,拿着1700多万元,专注做连锁诊所经营。

规模化的医院不做,为何去搞诊所?在吕奉平看来,连锁诊所未来更有前景,拥有无限大的市场空间,“我做过市场调研,步行五到十分钟的范围内,需要建一个诊所,一个诊所大概覆盖3万人,如果步行时间超过15分钟,患者就会感觉不方便,可能就不会到诊所就医,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成都可以建500个连锁诊所。”

目前,成都已有注册诊所三四千家,还有多家大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为什么要到吕奉平的连锁诊所?吕奉平说,传统个体小诊所大多数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水平,总体上处于“小、乱、差”状态,竞争力不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做公卫服务、突发事件处理,涉及治疗较少;而大医院距离远、看病难、流程复杂,他们的诊所随到随看,方便快捷,“我们连锁诊所的就医价格远低于三甲医院,但服务质量并不比三甲医院差。”

有登陆新三板打算

因看好连锁诊所前景,吕奉平让曾在国外读国际传播学的儿子,跟着她一起做诊所。

在她看来,投资诊所成本低,回报周期短。以今年2月28日开业的温哥华花园店为例,诊所面积180多平方米,投入80万元左右。运营仅4个多月就盈利了,目前每个月到诊的患者600多人,覆盖人群3万。

“医院的回报周期至少十年,而诊所最多一年。”吕奉平说,连锁诊所管理成本低,而且用地为社区商业用地,租金不高,“根据不同位置,诊所大小不同,一般在200平方米以上,单个诊所的投资80万~100万元。”

目前,吕奉平在营诊所8家,即将开业诊所3家,“还有十来个在谈”。据她规划,年底前连锁诊所规模达到20到25家,3年内达50家。她透露,目前在营业的8家诊所运营状况良好,单个诊所月利润在5万元以上。她规划,未来年盈利达到3000万时,就申请登陆新三板。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吕奉平目前走的是个人扩张建店的路线,单打独斗发展的速度不会像想象中那么快。因个人实力有限,发展易遇瓶颈。在一些基层诊所医生看来,投资诊所的回报周期较长。经营个体诊所多年的唐医生说,投资诊所,前半年处于人工、房租等成本都收不回来的阶段,两年左右才能看到利润,“诊所有其特殊性,必须靠长时间的沉淀积累客户,不过也有半年能见利的,但数量极少。”

但吕奉平认为,她已在这个行业探索20多年,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和行医方案,而且效果良好。目前,吕奉平的连锁诊所主要针对的是慢性病、多发病、常见病的治疗。未来,她还会打造O2O的居家上门康复和居家上门陪护模式,建立针对老年人的社区上门养老服务,“根据我们的调查,这一块市场也非常大。”

医生资源哪里来?

按照吕奉平打造诊所界“红旗连锁”的规划,扩张需要大量资金。“我个人能力有限,想要做大做强,要找资本一起做,但这一块我并不担心。”吕奉平表示,已有多个资本大佬向她表达合作意向,她也在挑选合作对象。

吕奉平真正担心的是人才。医生资源紧缺,尤其是基层医生资源紧缺,是医疗界不争的事实。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告诉记者,目前基层医疗人才流失严重,想要发展连锁诊所,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才问题。

“人都招不到,别说人才了。”医护人员捉襟见肘,吕奉平深有体会。她说,为了应对以后扩张需要,她正在急切储备人才,现在运营的诊所中,有的只需配6个医护人员,但她会配10个,“为的就是以老带新,为新诊所开业做准备。”

“人才的培养周期非常长,隐形成本也很大,培养一个较为成熟的医生,至少需要八年。”吕奉平说。

如果按照吕奉平规划,三年连锁诊所达到50个,除去她现有的8个诊所,余下42个诊所每个配备6名医护人员测算,她还需要250个左右的医护人员。

这么多医护人员从哪来?即使招到了,又怎么保证医疗质量?吕奉平说,现在每新开一个诊所,她都会至少在新诊所亲自坐诊3个月,手把手教员工,如果以后诊所多了轮不过来,她就专职地给员工做培训。

中钰资本投资部副总裁郭庆表示,连锁诊所扩张要有足够的医生支撑,医生资源匮乏的问题,让他们扩展到一定程度就会遇到瓶颈,不可能做到极致扩张。

标签: 诊所 经营 出现 连锁 线上 线下 巨头 争相 布局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