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了,日光照耀的白天变得更长了。为了充分利用日光、节约能源,欧美的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夏时制
夏天来了,日光照耀的白天变得更长了。为了充分利用日光、节约能源,欧美的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夏时制。我国也曾实行过几次短暂的夏时制。事实上,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实行夏时制的问题上都有过反复,关于其利弊之争更是没有停息过。
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早起散步产生灵感
夏时制,通常也叫夏令时。关于夏时制想法的来源,大家一般都追溯到本杰明・富兰克林这位大名鼎鼎的美国人身上。
富兰克林是位政治活动家,还是一位科学家。他是美国独立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参与了《独立宣言》的起草工作,对电学、气象学等科学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他的头像还被印在了100美元的钞票上。
1784年,富兰克林在巴黎担任美国驻法国大使。由于习惯了当时美国农村贵族的早睡早起生活,他经常早起出去散步。他发现,每年春季到秋季的这段时间,日出的时间非常早,但当太阳普照之时,除了清洁工、邮递员、送奶工人等少数人以外,大多数法国人并未外出活动,而是仍在家里睡大觉。他认为这是对日光的一种极大浪费,于是给《巴黎杂志》的编辑陆续写了几封建议信,提倡人们早睡早起,以充分利用夏天充裕的阳光,从而节约晚上用来照明的蜡烛。他甚至做了具体计算,说如果巴黎人同意在黎明时熄灭蜡烛,打开护窗板,那么在夏季的三个月时间内,仅硬脂和蜂蜡两项就可以节约400万法郎。
富兰克林还在信中向政府和民众提出了若干方法,这使他成为了第一个建议利用政府行为促进人们改变作息时间,从而更加充分利用日光的人。
但富兰克林当时并没有建议实行夏令时,只是建议人们应该早睡早起。因为当时根本还没有统一的时区划分。
英国建筑商身体力行奔走呼吁
富兰克林关于充分利用日光的建议,在当时并未引起人们过多的关注,而真正将“夏时制”这一概念进行广泛传播,进而对夏时制的实施产生实质影响的,是一位叫威廉・威利特的英国建筑商。
出于自身职业的特点,威利特对光照十分感兴趣,他设计的房屋总是能够充分利用日光,从而达到最好的照明效果。而威利特与富兰克林一样也有早起的习惯,这促使他发现了英国人对于日光的浪费。经过仔细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威利特于1907年发表了一篇名为《日光的浪费》的文章,建议通过在夏季改变作息时间从而充分利用日光。
威利特的这个提议,与英国当时所经历的“煤炭恐慌”有关。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英国浅层煤炭开采的枯竭和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能源需求量激增,英国人对手头的煤炭还能支撑多久产生了焦虑,全国上下开始想各种办法节省能源,夏令时就是这些方案中的一个。
为在英国开展一场“争取每年夏季将时针向前拨80分钟”的运动,威廉・威利特提供了一大笔宣传经费,并利用自己的企业进行夏时制试验。威利特认为,实行夏时制,工人可以在傍晚得到一个小时的自然光时间用于游玩、恢复体力和健康,从而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工作。威利特还认为,实行夏时制有助于减少酒的消费,犯罪现象也会减少。他测算,实行夏时制,仅照明方面(那时候用瓦斯和煤油照明)节约的钱就相当于英国内债的总额。
威利特的观点引发了全国性的讨论,他的思想得到了英国议会议员罗伯特・皮尔斯和当时担任伦敦市长的温斯顿・丘吉尔的支持。丘吉尔曾在公开集会中发表演说以支持威利特的观点,建议英国采用夏时制。
1908年,罗伯特・皮尔斯在英国下议院提出了强制调整时间的议案,即《皮尔斯关于日光节约的议案》,并数次提交议会讨论。但该议案遭到农场主们的强烈反对,他们说如果提前挤奶,奶牛的产奶量将会减少;而早晨的露水又会妨碍割草,使干草难以收获。
夏时制一度成了“战争时间”
虽然皮尔斯的议案一直没有得到英国议会的通过,但是这一过程对于夏时制思想的传播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威利特的小册子以及皮尔斯的议案被陆续传播到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和地区。
1909年,威利特还亲自给每位美国国会议员写了一封信,建议美国实行夏时制。威利特的初衷并不是想直接推动夏时制在美国的实行,而是因为当时在英国国内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英国实行夏时制而美国不实行,那么伦敦和利物浦的股票交易时间与纽约的股票交易时间相比将缩短一个小时,这样会对英国金融业带来巨大的危害。威利特实际上是想通过推动夏时制在美国实行,从而扫清英国国内的障碍。
虽然威利特的意愿并未达到,他信中所说的内容也并不为大多数美国人所关心,但是他的这种做法客观上对夏时制在美国的传播起到了启蒙的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夏时制摆脱了争论的纠缠,获得了突然实施的机会。为了节约被英法所封锁的能源,德国于1916年率先实行了夏时制。
德国的决定引发了连锁反应。紧接着,英国和法国在1916年、美国和俄国在1917年都先后实行了夏时制。在法国,夏时制是从3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开始,而在英国是从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开始。返回“冬时制”这两个国家都定在了同一天――10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六。
战争虽然让夏时制得到了迅速的实施,但也让很多人认为,夏时制不过是战争期间的一种临时手段,并不是一种长期有效的制度。因此,一战结束后,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又纷纷取消了夏时制。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同一战之初的情况相类似,欧洲的大部分国家普遍实行了夏时制以应对战争的需要。1940年法国和英国从2月25日就开始实行夏时制,并且在秋天根本就没有转换,在冬天也按照夏时制生活。1941年德国法西斯占领法国后,在法国建立了“德国夏时制”。从节约和战略的角度考虑,英国在1941年至1944年也实行了“德国夏时制”。对法国人和英国人来说,这意味着要比太阳时平均提前2小时。
随着日军偷袭珍珠港事件的爆发,美国也正式加入了战争,而夏时制也又一次被制订为“战争时间”。为了在战争期间减少国内用电,减少能源消耗,增加战争必需品的生产,美国国会通过了《建立夏时制以提高国家安全防御的法案》,一项全国性的、贯穿全年的夏时制制度于1942年2月9日开始实行,一直持续到1945年9月30日。
石油危机确立了欧美的夏时制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全国统一性的夏时制再一次被停止实行。从1945年到1966年,美国国会没有出台任何关于夏时制的联邦法案,各州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在本地区实行夏时制。但各州实行的夏时制却标准不一,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混乱。
为了结束这种混乱状态,美国国会于1966年通过《1966年统一时间法案》,提出实施全国统一的夏时制标准。法案规定,夏时制时间从4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开始,到10月最后一个星期日结束,时间跨度大约半年。不愿参加统一夏时制的各州可以通过颁布州法令,不参与全国性的夏时制制度。
而在欧洲,二战结束以后很多国家都纷纷取消了夏时制,直到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引发了石油危机,事情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随着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采取联合行动,控制石油产量、提高价格、实行石油禁运政策。欧美等国迎来了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石油短缺,面临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和社会经济危机。
大多数欧洲国家再次求助于夏时制的老办法。而美国也在此时进一步强化了国家的夏时制制度。正是从那个时候起,欧美多数国家的夏时制得到了彻底的建立和巩固。
由于不同国家采用过各种不同的夏令时制度,这给交通、通讯和其他活动带来了不便。20世纪80年代,欧洲共同体开始发布关于夏令时制度的指令,要求其成员国通过立法来确定夏令时的开始和结束日期。自1981年起,每一个指令中都规定了统一的夏令时开始时间,但是结束的时间并不一致。从1997年开始,欧盟通过关于统一夏时制时间的规定。根据规定,夏时制从每年3月最后一个周日开始,到10月最后一个周日结束。
延伸阅读
中国实施过的夏时制
人们很少知道的是,中国其实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夏时制的国家之一。前面提到,德国是在1916年最早实施的夏时制,而中国1919年也在上海、天津等地实行过夏时制。
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说:“上海为了‘节省天光’,将所有的时钟都拨快了一小时,然而白公馆里说:‘我们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说的就是这个事儿。那一次实行显然和五四运动前后的西风东渐有关系,不过也仅仅搞了一年。
很多四十岁以上的人仍然记忆犹新的是,从1986年到1991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实行了6年夏令时,每年从4月中旬的第一个星期日凌晨2时整(北京时间)到9月中旬第一个星期日的凌晨2时整,将时间调快一小时。
1992年4月5日,国务院决定暂停实行6年的夏时制。理由是:由于我国南北温差大,东西时差大,全国采用的是统一的北京时间,实行夏时制在我国西北、西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收不到节电效果,夏时制给人民生活和铁路运输等行业的工作带来许多不便。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