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一动,互联网就地震了。阿里最近的动作是成立新的文学集团,于是IP(知识产权)又刷了把脸
BAT一动,互联网就地震了。阿里最近的动作是成立新的文学集团,于是IP(知识产权)又刷了把脸。这两年来,IP热席卷了中国互联网企业,也难怪,比如今年几部火得发烫的片子,都是IP片。《五十度灰》改自暮光同人小说,结果意外戳到广大妇女的玛丽苏情结,电影周边产品在amazon上卖断货;复联2一如既往地收割票房,全球超过13亿刀,宅男们盯着LEGO出的神盾局航母,不顾399刀巨款买买买……看看, 这就是IP的情怀和魔力。
想运作出热门IP,首先,得有IP。中国最简单、大量获取优秀IP的途径就是网络文学。所以前腾讯,后百度,都已布局网文产业,目前已在尝试进行运作。目前来说,阿里成立文学的时间是BAT中最晚的,那么,它在玩法上有没有全新的突破呢?
阿里文学的战略是“文学生态平台”,官方的说法是,以移动阅读做突破口,来布局网络文学。这点上,阿里贯彻了财大气粗的本色,买or深度合作了UC书城和书旗小说,这两家做的都是移动阅读的入口,本身内容资源上名声不显。所以,阿里提出的是,利用平台来和作者和版权商合作。引进版权合作越多越好,这没错。比如业界大牛阅文集团也要引入版权,但它本身有腾讯和盛大文学两个大体量网文储备库(算下来,旗下网站基本都在前10名,单起点中文网和创世中文网就碾压性优势);百度文学也有纵横中文网和熊猫看书以及传说中的百度书城。想做好IP运作,足够的储备是基础,这点上,光靠引进是不够的,不然迪士尼买了漫威之后,有了复联这一金矿后,还再不停开发新系列新IP?如何培养可持续的IP生产体系,才是重点。
以目前阿里的内容储备来看,培育自有IP无疑需要时间。而靠大量的引进,则要小心触碰版权的雷区。坦白说,国内的文化产业平台难以避免的问题是盗版,有些影视、动漫、音乐、游戏、文学等平台自身资源储备不足,靠盗版内容吸引流量,这对行业的健康并无正向作用,平台该如何避免“盗版内容”,保护正版IP,也该形成一套机制。
如何培育顶级IP?在阿里看来,最重要武器是大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匹配为多元化的作者匹配读者,一方面可以为作者找到潜在读者试读,鼓励作者创作,另一方面通过精准推送可以保证一定的曝光,从而保障作者基本收入。这没错,未来的IP运作一定是以大数据作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来建立用户行为模型。要注意的是,阿里本身是电商平台,我认为,他的数据分析更合适产品后继开发上。对于文化行业的生产,这个数据分析的侧重还有待考证,起码阿里之前想进军游戏,结局你懂。
另外,阿里的文学生态里还包括了IP反向输出,不仅网络文学改编游戏、影视,影视、游戏、动漫也可以改编成网络文学。这个构思本身没有错,阅文集团前身腾讯文学去年就已尝试进行,包括了互娱旗下热门动漫《尸兄》的小说化,创世中文网去年的新人大神乱是怎么年入百万?就靠写《英雄联盟》的竞技小说出名,这是很典型的IP反向输出案例,游戏粉丝和文学粉丝互相转化。这个构想最重要的是,如何提前介入产业链,畅通地建立起其上下游的联系?否则陈天桥十年前布局网络文学,企图通过版权撬起一个娱乐帝国,为何没能成功,就是缺乏这样的产业链去直接参与电影、游戏、动漫的制作。阅文有互娱的动漫、游戏、影视等小伙伴,阿里文学有吗?是的,阿里有影视集团,但我们能注意到,阿里影视更多在互联网金融上有新创意,如何具体落实在产业本身(即核心的内容部分),还是个谜。
美日的娱乐文化产业对IP的深耕开发已臻完善,虽然风格体系不同,但无一例外都是从源头到下游的系统、持续性开发,比如复联,比如变形金刚,比如最近大家都在找童年的蓝胖子。它们的成功让中国的互联网企业看到了光明的“钱”景,IP就是风口,想飞的猪越来越多,阿里文学成立再给这趟IP热鼓了把劲。但在这种全民高烧的状态中,如何沉下心来,少谈模式,多干实事,踏踏实实地做内容产出,或者才该是这把“IP热潮”中应该做的事。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