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对Secret的关闭 站长搜索早有预言

互联网 2015-04-30 16:39:05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站长搜索科技/傅昊据国外媒体报道,国外匿名社交网络应用Secret即将关闭。这款以发布不具名消息为卖点,推出仅有一年时间的应用,已经吸引了1500万用户

对Secret的关闭 站长搜索早有预言

站长搜索科技/傅昊

据国外媒体报道,国外匿名社交网络应用Secret即将关闭。这款以发布不具名消息为卖点,推出仅有一年时间的应用,已经吸引了1500万用户。

该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大卫・比托(David Byttow)周三在博客平台Medium上发表文章称,“在深思熟虑并与董事会充分商议后,我决定关闭Secret。很不幸,Secret背离了我创业时的初心,因此我认为,关闭它对我自己、对投资人以及对我们团队来说,都是个正确的决定。”

站长搜索在垂直社交系列报告《社交磁场》的第三篇里曾经对熟人匿名社交模式的逻辑缺陷进行了深入分析。在那篇文章里,站长搜索对Secret类熟人匿名社交在包括用户心理、社会结构在内的多个维度分别进行了逻辑解析,得出的结论是这类应用所采用的模式本身不具备规模化的可持续性。

美国Secret的主动关闭很好的印证了我们在去年十二月时的判断。

《社交磁场》第三篇《垂直社交创业报告(三):匿名社交真的性感吗?》一文里我们对熟人匿名社交的主要分析逻辑和结论如下:

探讨1. 熟人匿名社交的需求属性:是否可持续?有怎样的副作用?

我们认为,在心理需求维度上,熟人圈子的匿名社交主要满足了三类需求:无聊、好奇和不承担责任的攻击。

无聊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并不是熟人社交所特有的,因此我们不做深入讨论。

好奇这项心理需求可以在熟人社交平台上得到一定的满足。好奇心理可以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

所谓主动型好奇是指,一个人通过主动探索特定类型的未知信息、寻找内在规律而产生满足感的心理。相关行为可能有探险、科学研究、行业研究等。主动型的好奇心理通常都是和兴趣倾向、经济导向相关的。;

所谓被动型好奇是指,一个人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可能满足潜在隐秘欲望的环境下,期待有符合潜在欲望预期的信息出现,一旦相关信息出现则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满足感。相关行为可能有打听八卦、猜测、偷窥、意淫等等。由于被动型好奇大多都是与潜意识层面的需求相关的,因此这种心理需求都是非常隐蔽的、不与他人分享的。

熟人匿名社交机制就是一种可能让被动型好奇心理产生满足感的潜在机制。这一点也是大多数熟人匿名社交产品所瞄准的需求。

另外要提一句,主动型的好奇除了上述持续性的探索之外也可能包含了偶发性的探索,比如想要认识一个陌生人的需求。

不承担责任的攻击是由人类追求行为自由的心理倾向所决定的。从幼儿会毫不犹豫的攻击蚂蚁等小昆虫就可以见其端倪,成年人对其他同类的攻击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这种心理倾向的存在而得以产生一定程度的满足感。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心理需求是否是可持续的?它们有哪些天然的、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呢?我们对被动型好奇和不承担责任的攻击两类需求来做一分析:

a)由于被动型好奇本身具备了被动属性及潜意识属性,因此这种心理一旦被提上心理需求的议事日程就会始终处于一种待机状态,始终在捕捉着相关私密信息的蛛丝马迹。这种等待、搜寻过程中的精力消耗、时间流逝构成了用户被动型好奇心获得满足感所必须付出的成本。如果用户在进行过满足感和成本之间的成本收益测算后觉得不划算,他可能就不会来玩第二次了。也就是说,对于很多人来说被动型好奇在客观上并不是一种可以长期高强度存在的心理需求。

另外,被动的奔跑一定比主动的奔跑更容易疲劳,这种被动的心理状态也许可以用“疲于奔命”来形容。因此,我们认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在这种待机状态上所能维持的时间长度是十分值得商榷的。

b)不必承担责任的攻击性心理需求应该属于一种在特定外部条件得以满足时的偶发性需求。

在社会学维度上,熟人匿名社交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所谓的“准自然状态(quasi-state of nature)”。在纯粹的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互相不认识、不构成利害关系、没有管制机构的存在。可以想象,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人都是每个人的猎物,所有人都是不安全的。因此,对安全的渴求是人们需要公众部门和政府出现的最迫切原因。

熟人匿名社交平台在将原有社交网络中的身份掩盖后,特定的交际圈(如公司的部门、校园的班级等)内部就会在平台上形成一种“准自然状态”的社会形态。在这种社会形态下,人和人之间互相不认识,没有管理机构,只存在线下利害关系(这也是我们把熟人匿名圈子称为“准自然状态”的原因)。由于存在着线下的利害关系,一些人就可能会在这种“准自然状态”的社会形态中对其他人展开攻击而不必负责任。

因此,熟人匿名社交应用在某些条件下有可能变成不必承担责任的人身攻击工具。尽管目前多款应用都禁止出现人名,但是在熟人匿名圈里用使用某种代号进行人身攻击或侮辱也是完全可行的。另外,一些匿名信类型的功能也减小了实施人身攻击的成本。客观的说,这种机制是有可能遭到政府管理部门查封的,这构成了熟人匿名社交长期展业的风险点之一。

探讨2. 关于通讯录列表:通讯录的隐私性和风险

我们在分析职场社交时对脉脉抓取用户通讯录做法的合理性进行过探讨。我们认为抓取用户通讯录的做法是有一定的信用和信息风险隐患的。由于熟人匿名社交离不开抓取用户通讯录这个步骤,因此这也可能构成未来业务开展的风险点之一。

最后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看问题的全面性,我们在准备报告的过程中努力尝试着为熟人匿名社交功能找到合理的规模化社交应用场景和相关的用户价值。但时间和水平有限,我们暂时还没有发现大规模、长期可复用的社交应用场景。熟人匿名社交功能是否在某些工具性的方向上存在着一定的发展空间?我们目前还无法给出方向性的结论。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移步这里《垂直社交创业报告(三):匿名社交真的性感吗?》阅读文章的全部内容。除了熟人匿名社交之外,这篇文章还对陌生人匿名社交做了深入分析。

《社交磁场》系列报告将在近期集结成书出版,会覆盖包括职场社交、同志社交、匿名社交、图片社交、语音社交、兴趣社交在内的多个垂直社交领域。希望对社交应用和互联网产品在战略、规划、用户管理、运营有深入了解的读者可以来赞赏平台支持众筹出书。

标签: Secret 关闭 站长 搜索 早有 预言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