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探路移动医疗 维梧资本加码中国投资

互联网 2015-04-06 08:39:04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赵娜导读中国的医疗健康行业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资本关注,以至于不断有顶尖投资机构的投资人单飞出来做专门的医疗健康投资基金。过去三年中,中国医疗健康支出的年均增速为13.2%,预计到2020年中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8亿元

赵娜

导读

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资本关注,以至于不断有顶尖投资机构的投资人单飞出来做专门的医疗健康投资基金。过去三年中,中国医疗健康支出的年均增速为13.2%,预计到2020年中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8亿元。

在这样的市场机会下,成立于1996年的生命科学和医疗健康领域投资公司维梧资本也继续加大其在中国的投资。2015年3月19日,维梧资本宣布完成第八期基金7.5亿美元的资金募集。维梧资本管理合伙人英葛明表示,维梧资本第八期基金将有50%的资金比例分配到中国市场。

在美国,维梧资本主要投资处于后期研发阶段的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在大中华地区,其则倾向于投资已进入成长阶段的生命科学和医疗健康产业公司。

从2006年开始至今,维梧资本积极帮助中美两国企业建立“桥梁”合作关系,为投资企业引进新产品并扩大其现有产品的市场。维梧资本在中国已投资的项目包括景峰制药、上海海利、长春长生、康辉医疗、李氏大药房等超过20家企业。

本报记者 赵娜 北京报道

19年成长路:

从BioAsia到维梧资本

19年前,英葛明和孔繁建共同创建了维梧资本,但两人的合作可追溯到35年前。

在维梧资本之前,二人曾一起创办了两家生物科技公司:Cetus Immune和Genelabs。1991年,Genelabs成功上市,孔繁建也因此成为美国上市生物科技公司里的首位华人CEO。

维梧资本的前身BioAsia成立于1996年,主要用于投资美国市场,核心策略是将投资的美国产品和技术引进台湾等东南亚地区。在1996年到2000年之间,BioAsia投资的产品涵盖了企业产品发展的各个阶段,包括临床前期、临床期、产品上市期和盈利期;也涵盖了医疗行业各个领域,包括治疗药、器械、诊断和医疗信息技术等。

2000年,现任维梧资本管理合伙人车宗镐加入后,对BioAsia的被投企业和投资业绩进行了详细梳理,后进一步形成BioAsia的投资策略:在美国的投资侧重后期研发阶段产品的投资,投资产品处于通过人体试验的临床试验验证甚至上市阶段。

2004年,为了延续投资策略,公司更名为维梧创投,也募集了更多资金。

根据维梧资本提供的资料,维梧资本在BioAsia阶段共计管理了四期基金,每期基金的平均规模约为5000万美元。更名后,维梧资本又先后成立了四期基金。为体现对BioAsia的延续,维梧资本更名后的首期基金命名延续了BioAsia的基金周期――“维梧资本第五期基金”。

募资规模从第五期基金的1.75亿美元,到第六期基金的2.75亿美元,再到第七期基金的3.75亿美元,第八期基金规模也是3.75亿美元,维梧资本的募资金额一路上升。截至2015年3月,维梧资本管理的资金总额已超过17亿美元。

从2004年开始,维梧资本观察到中国医疗市场的迅速增长。当时,中国医药企业一方面可以凭借自己的低成本成为美国市场的重要供应商,另一方面则希望引进美国的创新产品在中国的发展。

于是,“桥梁战略”的概念在维梧资本内部萌发。2006年,维梧资本正式创建了维梧中国团队,并先后在上海和北京设立了办公室。

桥梁战略:

不断加码中国投资

通过中国团队和美国团队之间的合作,维梧资本结合了在中美市场的专业经验和支持,在中国实施和完善跨境“桥梁”战略。

除了为被投企业注入支撑其发展的资金,维梧资本同时付出大量精力为被投企业提供战略支持和帮助,帮助中国企业处理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把他们介绍给潜在的国外合作伙伴,以共同探寻合作机会。这即是维梧资本“桥梁战略”的具体概念。

如今,医疗行业的跨境交易已然风生水起。

根据花旗研究部发布的《2015年中国医疗健康市场前景》,2014年中国医疗健康市场共完成142起跨国并购交易,涉及交易规模总额达402亿元。

“实际上在这个领域我们已经做成了七个案子。把美国先进的技术带到中国,需要很多桥梁工作。跨国投资和技术转移方面需要非常多的耐心和知识,除了业务上的事情,还需要建立相互的信心。”孔繁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孔繁建介绍,维梧资本将通过“桥梁战略”,继续帮助中美两地企业建立跨境合作关系,包括公司引进新产品、完成技术转让、并购以及市场扩张项目。

以第五期基金为起点,维梧资本开始在中国市场进行直接投资,并陆续增加其在中国市场的投资:从第五期基金的5%,增长到第六期基金的22%和第七期基金的40%。英葛明介绍,维梧资本第八期7.5亿美元的资金将有50%分配到中国市场。

维梧资本第八期基金的投资人包括养老基金、金融机构、捐赠基金、基金会、家族办公室和FOF基金。除了参与前期基金的有限合伙人,第八期基金中也增加了许多来自大中华地区、欧洲等国家和区域的新机构投资人。

第八期基金中,来自大中华地区的投资人贡献的资金额度达到40%,与美国的50%、欧洲的10%形成很好的平衡。而此前,第七期基金中来自于亚洲的投资人贡献的资金额度仅为10%左右。

“我们这次来自大中华地区的LP占到我们整个LP出资的40%。这跟我们坚持在中国生根的策略是相辅相成的。”维梧资本管理合伙人付山表示。付山于2013年加入维梧资本,此前曾担任黑石集团私募股权投资部资深常务董事及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

谨慎扩张:探路移动医疗

成立19年来,尽管管理资本量不断增加,但在扩张方面,维梧资本则非常谨慎:这个管理着超过17亿美元资金的投资机构,仅有18名投资人;从2004年开始关注中国市场到设立中国办公室,历经整整两年时间;从落地中国到在中国市场完成第一笔投资,又花了两年多时间。

“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主要积累是行业认知,公司最主要的资产则是人。我们对人的要求很高,都是非常专注于健康医学领域的。我们的团队成员几乎每个人都有医疗方面的教育背景,甚至多人同时拥有两个博士学位。”孔繁建介绍。

维梧资本的谨慎不仅体现在团队扩张上,还体现在投资方向的选择上。如,维梧投资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已进行了大量研究,接触了多家企业,但仍没有完成投资。

维梧资本管理合伙人孔繁建介绍,维梧资本在中国的投资将实行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继续关注拥有高增长潜力的医药、器械及其他医疗产品企业;另一方面,继续有选择性地投资中国快速崛起的医疗服务和移动医疗产业。

“有几位同事已经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研究了很久的时间,只是还没有做真正的投资。我们会继续把团队搭建起来,但宁可慢一点,也不希望忙中出错。”孔繁建回应。

维梧资本第八期基金将延续第五、六、七期基金的投资策略:在美国继续投资创新医疗企业,特别专注临床发展和已有产品上市的新型企业。在中国,则主要专注于投资已进入成长阶段,具有高成长潜力的医疗公司。

投资行业上,维梧资本第八期基金将进一步强化在专业医疗领域的投资,包括免疫科、罕见病、肿瘤药、皮肤科、医疗美容、外科手术用高质材料、介入器材、生物材料、抗感染药和改良剂型药。

值得一提的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一份维梧资本第八期基金介绍资料显示:“第八期基金将分配部分基金到PIPE和公开市场投资,主要投资我们认为近期会出现价值转折点以及能够为我们在中美市场投资的公司增加战略价值的企业。”(编辑 林坤)

标签: 探路 移动 医疗 维梧 资本 加码 中国 投资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