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柴静“经济学”:平台+粉丝

互联网 2013-01-25 08:01:34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何天骄

  何天骄

  央视知名记者、主持人柴静的《看见》,让“柴”更火了。

  昨日,《看见》出版方北京贝贝特出版顾问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该书出版一个月以来印刷量已达150万,销量达100万。

  100万销量是什么概念呢,须知道,在国内出版业,图书销售册数过10万就算是畅销书,一年中能达到上百万册的也就一两本,以往能达到这个数字的是白岩松、杨澜、易中天等名人,近一两年则是郭敬明和加冕诺贝尔奖的莫言。

  如果按照有媒体报道的14%版税计算,《看见》一书让柴静至少进账560万。不过,《看见》出版方否认了这一说法。

  出版方还介绍,目前该书已经加印三次,总印数超过150万,出版社也因此获得很好的收益。

  作为央视知名记者、主持人,柴静为《看见》的成功蓄积了一定规模的粉丝,同时,她本人也很善于积累读者群。她介绍,在做电台的时候,每天比如说用4/5的时间读大家来信。可以说,柴静一直在持续引导、影响追随者、与追随者形成了稳固的关系。

  曾有一次柴静去大学做讲座,由于来的人太多,教室的玻璃桌椅都被挤破,讲座被迫取消。柴静追随者的数量庞大及热情度可见一斑。

  而其本人的一些八卦也对书籍的促销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网络上还分成了“挺柴”与“劈柴”两大群体,并引发了激烈的辩论。虽然出版方向记者一再强调,这并非出版方行为,纯粹是社会个人行为,柴静对此闭口不谈也引起了受众极大的好奇心,但这也让人看到,名人效应配合专业的营销运作可以让一本图书卖出惊人的销量。

  诸如电影产业每部电影上映前都会有一整套成熟宣传运作模式,这个过程是专业的、长期的、持续的,而在国内图书出版业目前运作还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宣传模式。

  当然,这并不是鼓励做诸如深挖柴静本人背后的八卦新闻,只是想提出需要利用现代化媒介手段充分宣传营销。柴静十年的央视生涯,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历、广泛知名度,当然也有不少八卦绯闻,这一切成就了《看见》,同时,也恰好点明了名人出书三要素,丰富内容、知名度 、有效营销宣传。

  凤凰卫视著名记者、主持人闾丘露薇也强调:“柴静是一位成功的电视主持人,这得益于她工作的平台,还有一个为她量身定做的节目、一个以她为中心的工作团队。”

  知名主持人董路日前也指出,柴静的成名更多依托于央视平台,与CCTV团队的鼎力烘托密不可分,而柴静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得不成为一个工具。“一个能把节目做出影响力和收视率的工具。当然,她享受着工具使用者以及代言委托者给自己制造的名利荣耀。”董路在博客中如是称。

  如今,名人出书已经是一个见怪不怪的现象。特别是央视,已经有多位名嘴出书。央视主持人名气大,但是来钱的路子却少,央视有死规定,不能做广告、不能拍电影电视,那剩下的只有出书了,当年赵忠祥一炮打响,随后倪萍、白岩松、水均益都跟着出书,而且最初几本销量都有百万之多,那版税也就都达到7位数,对于央视主持人来说这是笔不菲的收入,这也是促使名嘴们出书的重要动因之一。

标签: 柴静 经济学 平台 粉丝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