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云计算 >> 云资讯

新一轮科技泡沫逼近 但不必恐慌 经济学人

云资讯 2014-12-22 12:27:07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经济学人》网站近日撰文,称新一轮的科技泡沫日益逼近,但公众无需对此恐慌,因为这一轮科技泡沫即使破灭,也主要体现在私有市场,最终的破坏性也将远远弱于2000年时的科技泡沫,此外,大公司的雄厚经济实力也能够抵制相关的破坏性影响。《经济学人》网站的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经济学人:新一轮科技泡沫逼近 但不必恐慌

经济学人》网站近日撰文,称新一轮科技泡沫日益逼近,但公众无需对此恐慌,因为这一轮科技泡沫即使破灭,也主要体现在私有市场,最终的破坏性也将远远弱于2000年时的科技泡沫,此外,大公司的雄厚经济实力也能够抵制相关的破坏性影响。《经济学人》网站的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15年前的12月份,距离当时的互联网科技泡沫破裂只有数周时间。如今,经历过那场惨败的老人们可能已经看到一些类似的预警讯号。银行家和律师因为高昂的办公成本而被挤出了旧金山的中心商业区;所有在建的8层以上的高大楼群都被科技公司占有。在2013年中,来自美国一流的MBA学校的毕业生当中,约有五分之一的毕业生选择加入了科技公司,这几乎是加入投行毕业生数量比例的两倍。美联储主席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已经发出警告,称社交媒体公司的价值已被高估,而且这一问题正被多数人所忽视。如今的耶伦正如同其前任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在1999年经历的那样,当时,格林斯潘也曾发出类似的警告。

良好的公司管理再度被人忽视。于今年9月在纽约股市成功IPO(首次公开募股)的中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集团使用了拜占庭式的法律架构,但是,这家公司的股价已经大涨了58%。诸如Uber等初创型公司的高管们也纷纷展现出有恃无恐的傲慢态度。

然而,从互联网时代的财务标准来判断,目前的科技行业似乎还没有遇到泡沫。由主要科技股组成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预期市盈率为23倍,与2000年时100多倍相距甚远。2000年时,业界著名的投资杂志《巴伦周刊》发表了分析文章,指出当时的51家上市科技公司将在一年内花光所有的现金。而在今年的12月6日,《巴伦周刊》又发布了类似的分析文章,但声称只发现了5家上市科技公司面临资金不稳的困境。

然而,如今的金融过度现象已经部分地藏匿在公众的视野之外,主要存在于两大领域:诸如亚马逊和谷歌(微博)之类的大科技公司内部,这些公司将大量的资金花费在仓库、办公室、人员、机械以及并购其它公司等方面;另外,存在于蓬勃发展的私有市场上,在这一领域,风投资本公司和其它交易商都竞相投资新兴的科技公司。

首先来看看大型上市科技公司的开支热潮。Facebook就是一大例证,今年10月,这家公司声称其2015年的运营成本将增长55%到75%,大大高于了其营收增长预期。就不用提及那些资金吃紧的创业者所经营的小公司了。如今,硅谷的标志主要都集中在那些业已成为全球最大最阔气的投资人当中。另我,苹果、亚马逊、Facebook、谷歌和Twitter等公司在过去12个月的投资总额已经达到660亿美元。这一数字包括资本开支、研发开支、收购固定资产的开支以及用于业务并购的现金等在内。这一数额是他们在2009年投资额的8倍之多,甚至是整个风险投资行业投资总额的两倍之多。如果不将苹果计算在内,这些投资额也占到了这些公司产生的现金流的大部分。总体而言,这5家科技公司目前在全球投资的公司数量都不止一家,他们的投资总额也超过全球的任何一家公司,超过了俄罗斯能源巨头Gazprom、中石油和埃克森美孚等大公司,这些能源巨头每年的投资额大约在400亿美元到500亿美元之间。这5家科技公司总共拥有600亿美元的房产资本和设备资产,几乎与通用电气公司不相上下。然而,他们的总员工数量只有30多万人。谷歌公司还声称,这家公司已决定“继续走在投资的前沿阵地”。

大公司也在下一些投机性赌注,以此增加新产品并确保他们自身能够抵制科技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例如,亚马逊公司就大力投资内容,并于近期收购了视频流公司Twitch。另外,谷歌公司加大力度投资无人驾驶汽车、机器人和家用恒温器等业务。Facebook已经收购了虚拟现实头戴设备公司Oculus VR。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还声称,这笔投资不会立即得到回报:“要想得到回报,还需要再过上几年。”

那么,这些花费的资金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意义呢?苹果公司仍然具有巨大的盈利能力,而其它公司都存在不良的盈利记录。在计入了股票期权成本之后,谷歌的资本回报率已经下降到20%左右。亚马逊一直没有产生大量的现金,而且从长期来看,亚马逊似乎征兆不祥。几乎没有几家公司知道如何在隔夜之间制定花费数百亿美元的方案。

当此前的业界大亨,例如诺基亚、雅虎和微软等公司都在他们表现不佳的相关领域进行大规模的业务收购时,像谷歌、Facebook和亚马逊等一直由强大管理者掌控的公司在花费资金方面并不会受到过多的限制。如今,科技行业的5大明星公司都拥有大量的资金,而且其中大量的资金都在海外,如果不交税的话,这些资金就很难被引入国内。这样,这些公司花钱也就有了更大的动力。

科技行业的第二大泡沫领域主要存在于私有市场。这一点,通过Uber在12月4日以400亿美元的估值私募12亿美元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中国市场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公司也计划买入Uber的股权。据市场研究公司VentureSource的数据显示,有48家得到风险投资公司支持的美国公司估值都达到10亿美元以上,而互联网泡沫高峰时期,只有10家这样的公司。今年10月份,一家名为“Slack”的软件公司估值达到11亿美元,而这距离这家公司成立才一年时间。目前来看,今年似乎是自2000年以来风险投资额最高的一年。

其中的部分情况是,一些资金已经从股市转移出来。企业家都急切的期待着能够避免IPO中的官僚制度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如今,他们有了一些替代性的方法来融资,并将可交易的股权奖给员。除了风险投资公司之外,还有越来越多的机构性投资者也加大对私人科技公司的投资力度。与2000年不同的情况是,他们投资的公司都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例如,Uber预计到2015年底时,该公司的毛营收有望达到100亿美元,而Uber自己将从中提留约20%的佣金。

不过,由于许多投资者都在追逐少数公司,因此,很多风投大企业都很担忧公司的估值存在泡沫。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曾说过,估值“有些过火”,并呼吁对此加强管制。与此同时,也有银行家发出警告,声称最近一些成功的基金公司都在盈利时选择退出,于是这种状况已激励了一些风投采取“押注彩票”的方式。在最近刚刚公开上市不久股份大涨的科技公司中,就包括P2P在线贷款平台Lending Club,以及两家大数据软件公司New Relic和Horonworks等。

如果大型上市科技公司和新兴私营公司能够保持多年的高速增长势头,那么这些公司的“罪行”完全可以被忽略。目前为止,这些公司还没有明显减弱的迹象。不过,如果这些公司在不久后就出现增速放缓的局面,那么当前的投资潮看上去就将是一个可怕的错误,不仅会严重损害他们自身的利益,而且也会严重损害那些资助他们的投资者的利益,这当然也是投资公司和投资人的错误。

但是,对整个社会而言,似乎没有必要对此感到恐慌。因为在1999年至2000年期间,初创型公司和科技巨头创造了就业,而且他们也投资了新技术和基础架构,以此促进长期的经济增长。然而这次,科技市场增速放缓产生的不利影响并不会蔓延到更大的领域,因为这种影响基本只局限在私人市场中,以及少量的几家拥有强劲现金实力大公司。硅谷仍然充斥着浮华、泡沫、人才以及过剩。不过,即使有一天这种泡沫果真破灭,它所产生的危害也肯定会大大弱于2000年,因此不必为此感到恐慌。

编辑:admin

标签: 新一轮 一轮 科技 泡沫 逼近 不必 恐慌 经济 学人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